河底郭氏家谱所记载的家族部分名人



河底郭氏家谱所记载的家族部分名人

郭维清

郭维清 (?—?) 清朝河底村保长。河底自古属平定州,地处平定州北端,座落在平定盂县交界处,村西山梁上设有平定州最北界碑,此山名为界碑梁。翻过界碑梁与盂县东大门牵牛镇唇齿相依,境内自古有一条由盂县入平定州直达京师的古驿道,俗称官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河底成为平定州北最大的集镇。清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时任保长的郭维清为改善路况,纠众捐资,采青石砌铺西官道一里许。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公路的兴建此路虽已废弃,但古时官道上车马来往不绝,商贸发达,对当时河底村成为平定州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为解决村民人畜用水,又纠众捐资,打甜水井一口,叫“龙泉井”,至今仍供村民使用。由于任内兢兢业业,热心公益,道光丙午年(一八四六年)平定州县衙送一块“寿山福海”匾以示褒奖。

郭毓秀

郭毓秀(一九〇七年—一九八九年)阳泉郊区河底村人,曾用名郭白。生于一九〇七丁未羊年十一月十九日,九—十四岁在本村读书。后在村西开米面粮油小商店维持生计。新中国建立后,先在河底第三完全小学担任总务工作,后又参加河底磺业社当工人,最后回村务农。在河底大队负责从事磨房、图书室、铸造厂保管等工作。十世祖毓秀公一生热心族事,敬宗爱族。在同辈族人中他是文化人,记忆力好,诸多族事,细心整理,心记口传,传给后世。族中九世祖卯成八岁时父母双亡,从小寄养在燕龕程庄外祖父程家,卯成在燕龕程庄成家立业,至今已传六世,是郭氏在程庄村形成的一大望族。但后人只知自己祖先根在河底,却不知道自己的直系是谁。此事都是经他传给后人的。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十世祖毓秀公步入晚年,深知壶关郭氏河底家族已有半个世纪末续家谱,面临断修失续,世代失传之势,遂与本族十一世孙郭占山商定重修家谱之事。为理清股属辈份,考辨亲疏,他走家串户,坟地庙里,考辨碑石,一直忙到八十岁高龄。一九八八年,续修的第二部《郭氏家谱》手抄本,终于完成。家谱增加了序言,提出了字辈(末执行),后人续到了十三世。为此次重修《河底郭氏家谱》奠定了基础。十世祖毓秀公敬宗爱族,热心族事,不顾年迈体弱,费尽千辛万苦,续修族谱的感人事迹,是后辈族人永远值得效仿之榜样。

郭应堂

郭应堂(一九一七年—一九九〇年)阳泉郊区河底村人,曾用名 贵猫。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从小在村里打铁、扛长工、打短工。一九三八年—一九四一年,外出到阳泉瓦窑坡、保晋阁等地打工、做杂活、当临时工。一九四二年-一九四六年回村打铁、打磙窑。一九四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八年—一九五二年,任村党总支部宣传委员兼三分支党支部书记。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八年,任河底乡治保主任、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一九五八年六月—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任河底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全村通电、部分村民始用自来水,恢复了生炉村办企业,(后更名河底铸造厂)、组建了河底火药厂、在屎臭沟葡萄架底创建村办煤矿一坑,扩大了集体经济,为河底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九六四年“四清”运动中曾受到不公平的处理。一九六五年—一九七一年,在河底大队务农。一九七一年,当选为第十生产小队副队长。一九九〇年病故,享寿七十三岁。

郭仁宝

郭仁宝(一九〇三年—一九九二年)山西阳泉河底人,曾用名 七猫。幼时家境贫寒,十四岁外出谋生,风雨飘摇,几年的漂泊生活,历经了人世间的艰辛苦难,学得了一套算学本领,初尝了商行之道,萌发了掌握本领为民谋生的思想。

回村后,曾做过“三益德”商行的店员,经营铁布粮货,他精明能干,几年后,就升为仅次于掌柜的大劳经。

一九五二年他组织创办了“一心磺厂”定点在村老凹沟,坩子梁开设坑口,但创业是非常艰难的,开工前大家订立有合同,凡自愿参加者除每天出工干活外,另交二升小米,但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所有压力都在他一人身上,开矿期间所需的一切开支都是他一人筹措,开矿期间的所有风险也都在他一人身上,好在一年多时间见了矿石,有了收入,工人们也开了工资,所有借款也逐步还清。办矿的艰难不是一般人能承受了的,没有博大的为人民办事的胸怀是办不成的。后“一心磺厂”扩大成为“河底磺业社”,他为首任主任,期间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与矿工们同心同德,每天奔走在劳动生产第一线,获得了矿工们的一致好评。他多次获得各种奖励和奖状,一九五四年还当选为乡人民代表。几年后,他主动让贤,让年轻有为的共产党人担任主要领导,他甘愿为副,虽然身份变了,但工作的热情一点没变,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为解决职工的温饱问题,他带队到二十里外的燕龛乡西沟村开荒种地,一干就是好几年。六十年代中期退休。

纵观他的一生,虽无显功耀迹,却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受到了村民的尊重。他一生忠厚老实,平易近人,亲邻和睦,布衣素食,他教育后代要仁义诚信,要勤俭持家,宽以待人,诚实善良。晚年他尤善注重养身之道,享年八十九岁。(女婿葛昌民拜撰)。

郭子章

郭子章(一九二六年—一九九五年)山西阳泉程庄村人。西股十世祖才秀长子。幼时家贫,未多读书,作为长子,较早承担家庭生活重担。除种田外,还成为泥瓦工、拉拉面高手,热心为村民办事。艰难的生活养成了豪放、刚直、说一不二的性格。解放战争时期加入聂荣臻的部队,担任机枪排长,参加过黑山阻击战、解放石家庄等战役,荣立三等功。新中国建立后,复员回村,担任程庄村高级农业合作社主任。一九五六年—一九五八年任燕龛乡人民委员会乡长。一九七八年—一九八三年任程庄村二队队长、村建筑队长。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九年当选燕龛乡第八届、九届人民代表。殁于一九九五乙亥猪年正月初七日享寿七十岁。(长孙建忠拜撰)

郭育义

郭育义(一九二三年—二〇〇一年)阳泉郊区河底村人,曾用名寿和。生于一九二三年农历十月初一,从小家境贫寒,十几岁便随父兄弟以给人扛长工,打短工为生,种地,打铁,上窑以补贴家用。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舍妻离女毅然参军,从军七年,隶属西北军区,从解放太原,到攻克西安,再进甘肃青海、宁夏直至解放西藏,四川剿匪,进藏入川,解放大半个中国,虽未战功显赫但也历经百战,从枪林弹雨中走过,为全国解放,献一己之力。期间,在西康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师部司务长,排长等职,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尽一份军人职责。一九五三年,光荣转业,回到家乡,与当年战友一起到七磺厂下坑,任劳任怨,认真工作,为建设家乡而辛苦劳作,直至离休。十世祖育义一生历尽沧桑,积极面对生活,做人做事极其低调,教育子女,常与人为善,常怀一颗积极向上之心。直至一九八四年,光荣离休,享受晚年生活,至二〇〇一年去世,享寿七十九岁。(次子小苟拜撰)

郭一平

郭一平(一九一九年—二〇〇二年),原名郭广恩,曾用名郭真,字惠民,平定县河底村人(今属阳泉市郊区)。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参加八路军领导的盂县平定寿阳战地工作团,月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盂县中心县委组织部和盂县四区区委任组织干部、委员。一九三八年夏,调任崞县(即原平县)基干游击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边区冀晋二地委支部巡视员,支部干部培训班主任等职。一九四〇年一月,由冀晋二地委调任中共平定(路北)县委组织部部长、代理县委书记。六月,继任中共平定(路北)县委书记。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共冀晋二地委任命中共平定(路北)县委书记郭一平为阳泉市市长,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任命阳泉市市长。后因内战危局,阳泉建市首度搁浅,此次任命撤销。十月,先后调任冀晋四地委敌工部部长、三地委民运部部长、二地委武装部部长等职。一九四七年,由察哈尔省(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南下皖南区党委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皖南区党委秘书长、华东监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央监察部高级监察员,中央内务部城市司副司长,农救司副司长,民政部农救司副司长,干校副校长等职。期间,曾于一九六六年底至一九六八年四月,任周恩来总理联络办公室联络员。一九八四年离休。离休后任中央民政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离退休干部党支书记等职。二〇〇二年十二月六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寿八十四岁。

文史学者王伟谨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