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与正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而家谱,内容是其精华,外在更是锦上添花。
现在家谱多是纸质的,但是最早的家谱主要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播的。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物资基本呈现原始状态。无纸笔,但家谱仍旧顽强地与时代同步发展着。那时,家谱包含的信息十分匮乏。这也不难理解,人的记忆力都是有限的,只能记住基本的姓名等关键信息。
后来家谱有一小步的发展,也就是结绳记事,这种方式也比较单一,只能简单表达人口数量等信息。自此之后,认知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等因素也促使着家谱形态的多样化。
殷商时期,甲骨文出现,考古发现甲骨上的最早的文字家谱。商周时期出现的部分青铜器上也记载着家族世系。以上这几种家谱可能是我们较为熟知的,接下来小谱会详细介绍一些其他类型的家谱。
所谓“刻谱于石,以垂永久”。汉代时石碑家谱较为流行。民国初年,广西南丹县壕塘村竖“莫姓哨目族谱”,共412字,不仅记载莫姓家族世系,而且记载了家族源流。从内容上看,石碑家谱相对以上几种形态的家谱更加成熟完善。
布质家谱即写在布上的家谱,也叫做云、神轴、神子、绳子。布质家谱的卷轴,一般幅面较大,它展示的内容程式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云很受家族重视,大多数家族都有。有些家族即使没有纸质家谱,也要做个云。
与之相似的另一种谱称为谱单,也叫签单,单页纸质书写历代先祖名讳,范围要比布质家谱云小,一家一户,或许在没有力量修谱制云时作为一个简单的记录,拜年祭祖,婚丧嫁娶时虔诚拜祭。
接下来的这种谱更为罕见。塔谱指刻在石塔上的族谱。著名者有山西省临县崔家坪保存的刻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的石塔族谱。
家谱的材质也有木质的,这可能大家都没想到。神主盒,也阿就是为防止灰尘特别制作的用以存放刻有历代祖先名讳的木质牌位的盒子。它十分庄重,保存年代久,有些甚至成为古董。
此外,家谱还有着多种形态,如木板、石印、铅印、打印等,而这各式各样的家谱样式为编修家谱的人群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这是家谱文化发展到现在的进步所在。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