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历史时期下,家谱都有着怎样的区别?



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和历史类文献中考证,家谱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世本》,在于“奠系世,辨昭穆”,它所奠的系世,是周宗室的帝王世系;所辨的昭穆,是尊卑贵贱的亲疏。这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而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礼崩乐坏,趋于瓦解。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至东汉时已由世族宗族代替了,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总的来说,上古时期的家谱,都仅仅仅是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也只是起到对“血统”的证明,这些都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而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开始变得极度膨胀,当时的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然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官之任用不考”;婚姻大事,也必“空辨姓氏高下”,此时的家谱,已然成为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依据。修谱之风也开始盛行,国家设立专门的谱局、置谱官,人人崇尚谱系之学,家家收藏家谱,同时也使得“伪造世系门第”的现象应运而生。

唐朝初年,虽然修谱继续为官府所垄断。但为了打击旧有的门阀势力,抬高皇族社会地位,唐太宗李世民组织力量专门编纂《氏族志》,以今日官爵为等级高下,旧有门阀势力受到了重大打击。

五代以后,选取官吏不问家世,庶族的学子也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庶族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

宋代,家谱编纂方式由过去主要以“官府修谱”发展成为“私家修谱”。家谱在功能上也由过去主要是出仕、联姻的政治功能,转变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

明清以来,私修家谱之风长盛不衰,目前存世的家谱绝大多数也都是清代后撰修的。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族规家训来约束族众。遵从“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

现代,随着时代发展,数字家谱逐渐走上家谱文化的大舞台,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到家谱编修的行列中来。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