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义李氏家乘之杏树凹村教育发展简史



宜义李氏家乘 杏树凹村教育发展简史

一、杏树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

杏树凹村位于上观乡前山区的东部,西邻上观村,东临梨树沟村,南靠寨怀山和坐滑山,北与莲庄乡的曹窑村相连,东西宽两千米,南北长九千米,面积约十八平方千米,因村委会原住地杏树凹而得名。辖区有杏树凹、木胡里凹、单坡、坡脑、上琉璃庙、下琉璃庙、义坟沟、寨怀、毛岭等九个村民组。一九八五年,全村有十六个自然村,一百五十二户,七百一十二口人,均为汉族。

清朝至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杏树凹先后归属通顺里、凹里区、第四区(驻地三乡)、礼贤乡(凹里)、宜嵩区管辖。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五年杏树凹、木胡里凹、单坡、坡脑属石窑乡;义坟沟、上琉璃庙、下琉璃庙、毛岭、寨怀、属拐沟乡。两个乡先后归属张坞区、程屋区、韩城区管辖。

土改复查后,成立杏树凹乡,含现在的上观、杏树凹、梨树沟三个村。一九六一年成立上观人民公社,一九六二年五月上观人民公社调整为宜阳县十八个人民公社之一,同年成立杏树凹大队,隶属上观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上观人民公社更名为上观乡,杏树凹大队更名为杏树凹行政村,生产队更名为村民组。

(一)建国前的私塾教育

一九三三年以前,无办教育记录。一九三四年至一九四七年,上琉璃庙曾办私塾六次,聘请外地先生从事教学,报酬由学生负担。先后任教的有:宝志新(莲庄乡莲窑村人),任教三年;何五超(莲庄乡礼曲人),任教一年有余;王哈鸟(家庭住址不详)任教两年;卢柏舟(莲庄乡沙坡头村人),任教至解放前学校停办,当时年在校生十余人。学校备有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实际上以教《三字经》、《论语》、《孟子》为主。

(二)建国后教育迎难起步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九五〇年~一九六〇年,开展农村识字运动,后称“扫盲运动”,青壮年参加扫盲识字。在上琉璃庙创办第一所小学,规模为1-4年级,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主要教师先后有周西奇、梁青召、张兴乾(韩城东关人)、何捞子(白杨人)、赵明军(张午乡凹里人)、王振甲(韩城桃村人)、李小庆(三乡水沟庙人)。

一九五七年创办杏树凹小学,设置1~4年级,二个复式教学班。王秀生任校长,教师有王秀生(白杨东庄人);王新谷(莲庄人)。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学校迁址到木胡里凹村,设置1~4年级,2个复式班,先后有王秀生、王文生任校长,教师3人:王秀生、范如钦(莲庄镇沙坡头人)、王文生(张坞镇人)。 

(三)上观乡教育的“摇篮”

在交通极不便利的五、六十年代,杏树凹村周围居住村民较为集中,距离山下公路相对较近,步行较为方便,一度成为乡里的政治、文化中心。一九六一年,政府把上观小学从山岔沟搬迁到杏树凹村,校名“上观完小”,原木胡里凹小学合并于上观完小。校舍为每排五间的新建四合院,校园外还有其他房舍供学校使用,校院东墙外有操场。办学规模为一~六年级,年在校生二百余名。该校是上观人民公社唯一的一所完小,肩负着对全公社各个初小的人事、教学、教研的管理与示范作用,是上观公社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面向全公社招收四至六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学生主要是杏树凹大队及附近村学生,全校师生在校食宿,老师夜间要到低年级宿舍查宿。学校养有猪,每年要杀猪改善师生生活。生活用燃料由师生到义坟沟村的山林中砍伐。

教学安排:早操、早自习,上午三节、下午三节课,晚上有自习课。开设课程有:语文、算术(数学)、自然、地理、历史、音乐、体育、美术、珠算、劳动、写字、时事政治等。一九六六年~一九六七年,因初中未能正常招生,学校设七年级,即一到七年级。 

陈汉臣任“上观完小”校长(张午乡竹溪村人)。主要任课教师有罗永章、王德英、王念官、范如钦、吕淑贤(女)、胡汉平、张兴乾、马虎敬、关妙温(女)等十多名籍贯主要是张午、莲庄、韩城等公社。其他小学的教师每月要步行数十公里到“上观完小”开会、交流。

一九六九年春,上观公社办初中,杏树凹村的“上观完小”停办。五至七年级学生升入上观初中学习。原上观完小的老师多数到初中任教,部分安排到其他小学任教。

(四)杏树凹教育的柳暗花明

“上观完小”的停办,对杏树凹的教育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但是这里的人民群众办学热情有增无减,小学教学点几乎村村都有。 

六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年,杏树凹大队(一九八三年,公社更名为乡,大队更名为行政村,生产队更名为村民组)办学情况是: 杏树凹大队在原“上观完小”校址上办杏树凹小学,学制“五年”,校名“杏树凹小学”。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校长依次为李铁须(张午镇庞沟村人)、张幸祖(莲庄镇沙坡头村人)、范如钦等,同时期李现伟在该校任教。一九八〇年~二〇二〇年,先后有王文生、李留栓、李建常、周进通、唐治国、刘发奇、王战伟、张怀军、段保安、梅新平、霍现锋、李战国、郭平申等任校长。任教老师除校长外还有许平安、胡尚伟、李社会、段小鸟、张小兵等。该小学负责对本行政村各教学点的管理。

教学点情况:上琉璃庙初小于二〇〇三年停办,七十年代初至二〇〇三年,主要教师有宋老虎、李天永、刘建业、锁定、郭平申等(均为学校附近村庄人、民办教师)。义坟沟初小一九七四年 ~一九九四年,先后由李天永、李社会任教(本村人,民办教师)。单扒村教学点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六年,先后有赵鸿友(韩城西关人)、范如钦任教,一九七二年复办至一九九五年。坡垴村教学点一九七〇年~二〇〇三年,先后有梁石运、梁老虎(民办教师)等人任教。各初小设置一~三或一~四年级。

办学经费:七十年代至二〇〇〇年,办学投入主要以村民集资、出工为主,办公经费靠收取学生杂费,政府拨付公办教师工资和民办教师工资(民师七元∕人.月),后来逐步提高,到二〇〇〇年,民办教师基本全部转为公办教师。二〇〇三年上琉璃庙小学教学点撤掉后,村民自筹资金建房办教学点,鉴于琉璃庙村办学历史较长,村民办学迫切,自筹部分资金后,教育局拨付五千元资助,盖房三间。二〇〇〇年以后,伴随教育体制的改革,办学经费与办学条件的改善由县乡(镇)两级政府负责,以县为主。免除了学生的学费和课本费,并给予生活补助。

  二〇〇二年,宜阳县教育局负责,协调市、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给杏树凹小学投资二十五万元。从交通、学生入学方便等因素考虑,经教育局与村委会协商,选址于木胡梨凹自然村建校。木胡梨凹村民组无偿提供土地,村委会负责平整场地。教育局、城建局、村委会共同组织招标,对施工全程实施监理。新校于二〇〇三年建成,建有教学楼一栋(二层),配套设施有校园、厕所、食堂、金属篱笆围墙等。新校舍经洛阳市政府、河南省政府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专家组验收合格,教育局配备学生课桌凳、床、教师办公桌、远程教育设施等,师生当年入住新校舍。学校规模为1~6年级寄宿式学校。同年,杏树凹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地由杏树凹村迁至木胡梨凹自然村,与学校毗邻。各个自然村教学点撤掉,公路沿线的其他行政村的学生也志愿到该校上学,在校生达二百余名。

二〇〇九年,香港爱心人士梁延禧先生捐资五十万元,对该小学进行扩建。新建综合楼一栋,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杏树凹小学成为山区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办学规模、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杏树凹小学成为宜阳县的一所农村示范性学校,在两基复查验收、洛阳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得到省、市专家组的肯定。

一九六八年~二〇〇二年,学校是“五·三”学制。二〇〇三年学校由“五·三”学制改为“六·三”学制,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程: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常识、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

(五)办学效益

建国后至二〇二一年,从杏树凹小学到上观完小再到杏树凹小学,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提高村民素质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方向。为山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消除青壮年文盲做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同时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定数量的新生,仅义坟沟一个自然村升入高等院校的就达十余人(本科),硕士研究生一人。 

二〇〇二年以来,学校多次接待省、市、县教育工作检查组的视察,对学校工作给予支持和勉励。仅二〇一七年以来获得的荣誉有:二〇一八年二月宜阳县教育体育局授予杏树凹小学二〇一七年度特色项目学校称号。二〇一七年九月上观乡中心校授予杏树凹小学特色学校称号。二〇一七年九月宜阳县教育体育教研室奖给杏树凹小学宜阳县二〇一七年度汉字听写大赛团体优秀奖。二〇一八年五月宜阳县教体局奖给杏树凹小学宜阳县第四届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篮球比赛小学组精神文明奖。

撰稿人:李现伟 孟宪荣

协助查询资料:郭平申、李社会 

二〇二一年六月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