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年合谱后“隐身”:沂南国氏85年缺席续谱,背后藏着什么变故?



话接上回: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康熙四年沂南七支二门十一代良公父子(立法)参与合谱之后,于八十五年后,未能参与己末岁的十八支续谱?

这八十五年,沂南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使其无人参与其族中重大活动。

查考山东<志史〉和<沂南县志>可征信息如下…

清朝初期,鲁东南地区辖有临沂,日照,莒县,郯城,费县,沂水,蒙阴等县,设有兰陵,平邑,临沭,沂源,沂南,莒南,五莲等县,今兰陵县分属临沂、郯城,今平邑属费县,今临沭分属临沂、郯城,今沂源县分属沂水、蒙阴,今沂南分属沂水、临沂,今莒南属莒县,今五莲分属莒县、诸城、日照

郯城震情记载

康熙刚即位不久的1668年7月25日临沂郯城县(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天黑不久,夜却没有往常的平静,狗在狂叫,鸡惊惶的乱飞,牛、驴家畜和其它野生动物都变得疯狂了起来。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感觉被一种恐惧和不祥的预感笼罩着。天空传来一阵奇怪的轰鸣声音,一道奇怪光线照亮夜空和大地,接着大地就开始颤动、摇摆。一时间山崩地裂,墙倒屋摧。垂死的人发出的惨叫和房屋倒塌的声音、大地震动的声音、人们的哭喊声和动物的惊叫嘶鸣混杂在一起,随着地震波的传播,广大周边地区同样陷入这悲惨混乱的场面,就像世界末日的来临。……这就是郯城莒县大地震,据历史记载推算郯城大地震震级约为8.5级,是历史上中国东部最为强烈的地震。地震有感总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有震害记载的地区达19万平方公里,部分地区发生水灾,黄河多处决口,长江受震荡掀起大浪,死人无数。郯城“陷塌处皆如阶级有层次,李家庄一镇并陷,凡数干家”“房屋倒塌一空”;“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莒县,“城内四方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马蓍山崩四散,五楼崮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旋风朵、科罗朵、马齐山、大山各裂一半”日照当地地震烈度约在7.8级,城墙崩塌,房屋尽数被毁,死伤数千人……现在已过去300多年,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到底是多少已无法查考,我们来看一组数字。郯城,“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沂州,“震死人丁一万二千有奇”。兰山县(今临沂县),“地震压死五百五十六丁”。莒州,“压死人丁在册三千五百九十余丁,男妇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沂水,“除地震压死人丁一千二百九十五丁,实存见在人户二万九千八百六十丁”。由于当时人口还不密集,这死亡人数已经占到地区总人口很大的比例,而且还不包括后来因洪水等造成的死亡。

从此震图可见:莒县,临沂,沂水,郯城四县为此震源中心,烈度可达8,5级,己为特级地震了,从当时的民谣中,可见此惨烈之状

当时山东郯城县县官冯可参作了《灾民歌》

歌曰: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马走危坡,或如巨浪摇轻轴。

忽然遍地涌沙泉,忽然顷刻皆干没。

开缝裂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

阴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

逃生走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

举头不见眼前人,举头不见当时屋。

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残嗟满目。

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

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积尸臭腐无棺碱,半就编芦入冢墦。

结席安蓬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

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傍家无主。

老夫四顾少亲人,举 谁人汲沙渚。

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黍。

更苦霪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涨流。

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

嗟乎哉!漫自猜,

天灾何事洊相推,愁眉长锁几时开?

这真是一场旷古奇灾。

●发震时刻

1668 年7月25日19 时左右(清康熙七年农历六月十七日戌时)

自康熙四年山东十八支合谱后的三年

沂南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巨变,族人艰难可见,生存维艰,辛苦之历,为世之罕见之变故。故在烈公之碑记中,屡见历之艰难字样。血泪泣啼,唯存恐族之湮灭之忧,掸精竭力,谱序祖碑,固其本,序其后,当为后代不屑之楷模。

传记有误,焉敢妄言扉博。唯惶恐诚心补证修正,方圆烈祖列公之夙愿。

今之证列,是其斧正之谬,充实其量之举。乃良知之守故。

乙已年闺六月初八日于书舍撰文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