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太拨范氏宗祠始址记新建宗祠二次记



范氏宗祠

上杭太拨范氏宗祠始址记新建宗祠二次记

一始祖宗祠源流记

吾也,模坑开基始祖宗兴公,据太拔范氏族谱记裁,住太拨古溪坦上时与公贤共造范氏祠堂称号“礼让堂”坐向甲山。在明朝中期宗兴公带后嗣从太拔迁移古田模坑村,在西南部新建建筑主体为三层土木结构,内设居宅房及祠堂坐向申兼庚分金。后称“祝高楼”。 因后期人口增多,后嗣在村正南中部新开地基兴建住宅(后称范屋),逐年在居住地 30 米左右新建宗祠,号称礼让堂,占地面积 300 余平米,建筑面积 140平米,主体分上下厅两边厢房,木柱木匾屏平房结构,设有外围墙门楼,正中设半圆池塘,祠供后嗣春秋享祀。但因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运动期间,吾祠整座房的木料及瓦片被拆卸用于建村集体养猪场,剩下地基坪于 2004 夏被建厦榕高速公路征用地坪征用补偿得 3000 余元。

由于始祖宗祠失跟记截或后建宗祠沦为被拆,在九十年代期间祠毁墙坦,祠无厅殿,致使吾先祖主牌无位,祭祀无宜,每年春秋祭祀面对一块草坪,子孙真感寒酸无奈,杞天之虑。

二、新建宗祠二次记

1、公元 2004年(甲申岁次)春,由因上祖宗祠被拆地坪被征,激励吾族后裔克绍箕裘,光前裕后,继往开来,宗族里的有识之士极力倡导新建宗祠,得到族里的宗亲梓叔积极响应,悉知众心所向,薪火旺燃。即时会商议定组成了新建宗祠由兆源、兆泉负总责,推荐增林兆岩、志明、庆明为主持的筹建小组成员,在夏季开展资金筹集、建祠选址、兴建规模、建期协调等相关工作,经多方商定於在地名奄子边公路背宜新建宗祠,建筑面积 123.5平米,占地 180 余平米,采用砖混凝结构,内设主厅、两边厢房、围墙大门,总造价34702.80元宗亲人口摊派投工每人6天,施工工期128天。於本年(甲申岁)十一月十八日祖神归火进祠。供每年春秋祭祀。但时隔 10 年,2015 年因厦榕高速公路扩线划入红线区,祠堂无奈被征迁移。2:敬祖敬宗、扬宗颂祖乃我范氏千余年承先启后教育后辈的优良家风,为此,我吾子孙发扬不怕烦、不怕苦的精神,2016 年再次组成以兆源、兆泉、志达、志洪、志明、庆明等人的筹建小组,由兆泉主责设计施工、厅殿馔联,厅联馔文:上联:礼仪人善种德千秋富贵:下联;让仁者勤立志万代兴隆。宗祠迁移激起全体宗亲新建宗祠的勇劲,选址坐落在筛子地(茶山凹),坐西山卯向兼庚吉度,(该坐方位属“兑”卦“64卦中第17卦”批:富贵双全,房房均平,千丁万口福寿长),占地 300余平米,建筑面积 110.86 平米,砖/混凝/木架结构,主体设上下厅、天井、主厅左右设阴厝金骸间房(政策禁止士葬),总造价199685.00 元,宗亲按人口8 天无偿投工,除原宗祠征用补偿金额外按家庭人口每人出资237 元,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外围墙、外门楼、道路硬化等)於公元 2017 年元月9日农历(丙申岁)十二月十二日辰时进行祖神入火祭祀典礼。历时初圆了范氏宗祠重建之梦,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当可含笑九泉。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