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丁氏伯六公世系简况



福建上杭丁氏伯六公世系简况

据福建省上杭县城区丁伯六公家谱记载,他们和我们是同一支丁姓,我们的共同祖先,是自宋朝熙宁年间(1068——1077年)始,寓居于上杭县城的丁十二承事郎。因此,我二十郎公这一支的世系,可以向上追溯到十二郎公,这是我氏目前有明确记载的最早老祖。

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杭丁氏二十六世孙丁海楼修编的《上杭县丁伯六公家谱》和赣县、铜鼓老族谱记载,十二承事郎(名宇礽)公于宋朝熙宁年间(1068——1077年),由江西抚州临川县赴闽(福建)钟寮场(现上杭县才溪镇荣石村)任知事(即县令,当时上杭县署设在钟寮场),任期满后在钟寮场定居,在学校教书,为上杭丁氏始祖(十二承事郎公以上世系,因各地记载不一,无法确定)。丁十二郎公配梁氏,生有一子,名念四,为第二世,宋授判场,文庠生。念四配雷、陈二氏,生有一子,名府户,上杭县总指,为第三世。时上杭县城由钟寮场迁至郭坊村,即现在的县城驻地,府户一家也随迁到新县城居住。府户配黄氏,生有三子,名三七、三八、四九,为第四世。其中第四世三七的两个儿子,分别迁居上杭的三坑村和碧沙坑村,现已繁衍至三十三世。第四世三八,名朝济,宋授宣教郎,配吴氏,生有二子,名天然、天富(后裔有一支迁移江西铜鼓居住),为第五世。天然配曾、陈二氏,生有一子,名伯一,为第六世,早年游庠,为宋主学。伯一配陈氏,生有六子,名伯三、伯四、伯五、伯六、伯七、伯八,为第七世。时逢战乱,兄弟六人分散避难,伯四、伯五、伯七、伯八四人逃往广东,伯六幸得其岳父母帮助,留在杭城,伯三逃至下都郑坑居住。伯三有五子,其中有一个儿子的后裔,搬去宝龙居住。另外三个儿子的后裔,居住原地郑坑,至今已传至三十三世。次子二十郎公的儿子三十二郎,由下都郑坑迁至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青溪的石上、天荫居住,其后裔又散布于各地。


上述内容为转载或编者观点,不代表本站意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锦秋文谱

锦秋文谱

扫一扫关注

锦秋修家谱

锦秋修家谱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手机访问

扫一扫,关注我们